看這本書的全過程只能用一種心境去描述,深深地悲哀和無力感。 必須承認,我是金融領域的門外漢,也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經濟活動,但仍然被此書深深吸引,而且被深深震撼。劉軍洛先生是著名民間經濟學家,而且曾經因為幾次大膽的預言不幸言中而知名,這是事后所知,所以對他我不存在名人效應,可我在書中看到的內容清晰而簡單,就是事實,常識和規(guī)律。我的專業(yè)知識水準無法讓我有資格斷言他對未來的判斷是否準確,但我愿意用我有限的常識來判斷。 書中在探討中國經濟大蕭條還有多遠的主題下,還有一個副線索,就是中美之間的競爭。作者說,今天最終的碰撞將發(fā)生在“美國思想”和“中國思想”的優(yōu)勝劣汰上。這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比拼嗎?顯然不能進行簡單地意識形態(tài)評價,應該是能不能按照國際規(guī)則、按照事實發(fā)展的規(guī)律做事的比拼。 作者說,一切的形成必定存在自身的規(guī)律和定式的長期運作發(fā)展。正確的市場中商品價格有一個自然合理的價格,而市場商品價格必定會與市場工資價格達成一致,這樣產業(yè)、就業(yè)與物價就會都處于自然就業(yè)、自然產出與自然物價狀態(tài),市場各方力量形成的合力會自然調整各方力量,使之各就各位,各司其職。 面對美國,我們不要講什么“陰謀論”,應該更多地去問責自己是不是做了正確的事、符合規(guī)律的事。為什么美國不會輸?因為它牢牢地抓住了未來掌控這個世界的兩樣法寶:科技和金融。而隨后就是全球現金定價和全球科技定價。資本主義絕對不是為拯救我們而存在的,它最終是要獲利的,這是資本主義的生存法則,要參與市場交易就永遠不要違背資本主義的核心原則。這個時代沒有閉關鎖國的可能性,所以必須用大家通行的規(guī)則做事,至少知道別人的規(guī)則是什么。參與到全球化這場游戲中就要做好準備,要有全球化的大腦,參與到全球化中必須知己知彼,全面地看懂世界的每個微小的變化。那我們呢? 我們現在到底是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必須是下一盤棋,全面統(tǒng)籌;市場經濟就是優(yōu)勝劣汰,我們現在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想管就是計劃經濟,不想管就是市場經濟。所以永遠在糾結中昏招頻出。 美國人拼命向小企業(yè)注入更多資金,而中國則不斷加大對國企的投入,滬市92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盈利公司中上市銀行占了七席,其他三席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國神華[25.25
0.64% 股吧
研報]。銀行+能源+國企,極其危險的組合!與國際市場息息相關,但又脆弱不堪。 中國經濟增長結構70%靠地產在拉動,而銀行信貸90%集中在地產業(yè)及地產相關產業(yè),中國地方政府還地方債和地方債利息的錢100%依靠土地出賣。目前,房地產企業(yè)獲取貸款難度加大,再融資全面收緊,房地產企業(yè)開始加速多元化融資途徑,其中海外融資計劃被紛紛看好,如此看來會不會是飲鴆止渴?而房地產的瘋狂發(fā)展背后是大量中國農業(yè)耕地史無前例地被破壞。簡單而單一的發(fā)展模式,把一個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危險不危險? 去黨校聽課,無法忘記錄像報告中國家負責農業(yè)發(fā)展的高級官員那憂心忡忡的面容。央視財經頻道對農民的訪談中,可以看到農民由于得不到基本的回報,紛紛放棄糧食的耕種。經歷過非典的人都會了解第三產業(yè)極端脆弱。未來爆發(fā)戰(zhàn)爭搶奪的只有能源,而且到最后就是糧食。作者建議大家不要買黃金,除了金融格局的判斷外,也指出真正能承受住風險的還是實體經濟,在全球化中養(yǎng)活中國人的農業(yè)產業(yè)、奶粉等民族企業(yè)才是全球化資本運作“化”不去的黃金。世界未來的貨幣將回歸到農業(yè)貨幣時代,但此貨幣已不是農業(yè)社會時代的農耕農業(yè)貨幣,而是全球化下擁有最高控制權和統(tǒng)治地位的“生存農業(yè)貨幣”。 但真正讓人憂心重重是,當今中國的經濟問題無不投射出中國目前存在的所有問題。從這一點看,中國的經濟問題和你看到的有關“三聚氰胺”、“瘦肉精”以及暈倒的老人無人救助導致窒息而死是一碼事。經濟蕭條只不過是在經濟領域的表現而已。官員要出政績,GDP是最容易展示與容易量化的內容,這和要求大學教師評定職稱在科研成果數量上拼命比較有什么區(qū)別?為什么人人都想當公務員、都想進國企,都想進入大城市,畸形的導向必然導致畸形的行為。所有中國出現的問題都是人禍和由人禍引出的天災,我們在解決人口大國生存問題和社會穩(wěn)定的前提下,被迫要容忍都是農藥催生出的各種農產品[13.19
-2.22% 股吧
研報],容忍拿出祖?zhèn)鞯耐恋、資源換“金魚富貴”,過度破壞自然的行為。我們人為破壞了市場自身的運行機制,破壞了定價機制,等于人為制造通貨膨脹。 正在看電視劇《永不磨滅的番號》,包括之前的《亮劍》,你會發(fā)現中國人對于非正規(guī)的、旁門機巧的方法如此癡迷,醉心于挑戰(zhàn)大家均認可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所謂的奇跡。現在很多經濟學家都在暢談一個話題就是中國有能力跳過其他國家都無法逾越的中等收入國家陷阱,為什么只有我們是個例外?想當年,我們要超英趕美,大躍進,結果呢?“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應該是中國人內心中不可磨滅的內涵,很遺憾我們幾乎喪失殆盡。歷史不僅僅是用來回憶的,而是要“鑒往知來”的。 更為可怕的是信念!在當今的中國有多少人相信是有未來的,有多少人愿意為自己做長遠的規(guī)劃,短期效應,短視像瘟疫一樣感染到各個方面。中國要徹底反思,而不是僅僅考慮如何打贏一場和美國的經濟戰(zhàn)爭。我們都看到了問題,但是我們的根源找得對嗎?我們的解決方案合理嗎?即使都沒有問題,但是我們有這個勇氣嗎?這個世界會給我們機會嗎?我們官方外匯儲蓄中的4000億美元是美國“兩房債券”,我們托了美國人的底,但是沒有人會托我們的底,只有落井下石。 如果不仔細看的話,可能作者開具的藥方就會被錯過,但這些藥方雖然寥寥數字,可艱難之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他說,唯一可行的就是大力或全力削減政府支持,中國環(huán)境的惡化,與政府越來越龐大的支出成正比。而且必須迅速把中國國企全部市場化。中國要想有一個未來,一個還有可能美好的未來,需要下很大決心去改變現狀,只是不知道我們是否真的愿意為改變而付出呢?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