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湘岳到某縣的一個小水庫釣魚,結果發(fā)現水庫多年失修。 他就向管理人員打聽:“這個項目是縣里管?”讓他吃驚的是,對方回答說:“省發(fā)改委管!” 李湘岳知道,省政府有一筆專項轉移支付資金。但是,他沒想到,縣里一個小的水利項目,也要到省里審批。 “像現在這樣,大家都跑關系、找門路、想辦法托人。機靈點、跟上面有關系的人往往就‘跑’來了資金,老實點的就跑不到!崩钕嬖涝诤洗韴F會議上說。 李湘岳“炮轟”的是財政專項轉移支付制度。近年來,中央財政支持地方民生發(fā)展的支付,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完成。 專項轉移支付是轉移支付的兩種形式之一,主要服務于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標。這一資金與項目掛鉤,種類繁多,2006年的規(guī)模就已超過200種。另一種轉移支付則是一般性轉移支付。這部分資金的分配有一套明確的計算公式,被稱為“陽光資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新增赤字1.2萬億元,新增幅度惹人注目。如何把財政支出用到“刀刃”上? 不少人大代表反映,“專項資金”的流向,不是按實際需求決定。中央專項轉移支付涉及項目多,相關部門人手有限,難以真正嚴格核查每一個項目。于是,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地方申報的力度。 這就導致了“跑部錢進”現象。“沒有資金就立不了項,所以現在老是縣里的往市里跑,市里的往省里跑!比珖舜蟠、云南省昭通市委副書記張紀華說。 相對專項資金數量年年攀高,李湘岳看到的現象是,“在我調研的湖南農村,很多公益事業(yè)沒人管,水塘沒人修,水渠淤塞了也沒人管。” 全國人大代表、濟南市市長楊魯豫對此感觸很深。“一個城市好比一個家,要做好多菜。專項轉移支付就像這個錢只能買醬油,我不能拿它買鹽。但實際上,我家里可能多的是醬油,缺的是鹽。” 據財政部提供的數據,在近20年的時間,只有2005年~2007年出現過專項資金少于一般轉移支付的局面。 “改革中最重要的障礙就是權力,就是批項目的權力舍不得放!崩钕嬖勒f。
坐在旁邊的湖南省財政廳廳長史耀斌贊同地點頭:“這涉及到部門利益問題! 記者注意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馬凱3月10日所作的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說明中,提出要“大幅度減少、合并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guī)模和比例,將適合地方管理的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審批和資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為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職能提供財力保障! 楊魯豫期待,這條規(guī)定能在實踐中細化!澳茏尩胤秸浞职彦X用到最迫切的民生問題上,缺鹽就買鹽,缺醬油才買醬油。”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農業(yè)大學校長鄧秀新認為,大幅度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就像在“跑步機”上跑步,“讓你原地踏步,即使你跑‘部’,錢也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