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料圖片 |
第24屆東盟峰會11日在緬甸內比都召開。為期兩天的會議主題是“團結起來,邁向和平與繁榮的共同體”。會議重點是評估東盟共同體建設執(zhí)行情況,并就在2015年底建成東盟共同體進行磋商,會議發(fā)表了《到2015年實現東盟共同體的內比都宣言》。
峰會期間,在東盟經濟共同體委員會會議上,來自東盟成員國的領導人討論包括如何加強內聯外合,縮小發(fā)展差距,推動東盟一體化進程,尤其是在2015年建成東盟經濟共同體的最后階段所需要做的事,以及2015年后東盟共同體建設需要努力的方向。
此外,去年下半年以來,部分東盟國家政局動蕩,經濟增速放緩,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東盟經濟一體化面臨考驗。持續(xù)數月之久的泰國政壇紛爭已影響到泰國經濟,尤其是資本流動和旅游行業(yè)。政局動蕩不僅給泰國經濟帶來嚴重影響,還會削弱泰國在東盟共同體建設中發(fā)揮應有的引領作用。東盟各國領導人在本屆峰會上還討論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緩解當前政治、經濟雙重壓力,確定今年優(yōu)先發(fā)展領域和目標,繼續(xù)推動經濟共同體建設按預定軌道前進。除此之外,進一步提高互聯互通水平、加強東盟政策執(zhí)行力以及加大對欠發(fā)達成員國支持力度也是東盟推動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閉幕時發(fā)表的宣言包括了實現東盟各成員國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的各項措施以及實現區(qū)域內交通互聯等內容。有關領導人還表示,要通過建立政策法規(guī)和促進公開有效的市場來提高東盟國家的競爭力,承諾通過支持成員國達到經濟一體化的要求來促進公平的經濟發(fā)展。宣言指出,將繼續(xù)加強東盟與外部經濟一體化進程,通過東盟與各對話伙伴國的10+1自貿區(qū)建設以及正在進行的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談判,增加各方共同利益。宣言指出,要加強東盟成員國之間的互聯互通,提高東盟機構和機制的效率,并通過具體項目和活動加快落實《東盟共同體2009-2015路線圖》的剩余任務,同時確保按時形成《后2015年東盟共同體愿景》規(guī)劃。
成立于1967年的東盟,2009年開始真正推進共同體計劃,打算在2015年建成以政治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三大支柱為基礎的共同體。按照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到2015年東盟將形成擁有6億人口的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成為均衡發(fā)展、具備強勁經濟競爭力、與全球經濟高度融合的區(qū)域。
目前,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建設已經進入沖刺階段,東盟各國正加快推進經濟一體化進程,并承諾在2015年底如期實現建成經濟共同體的目標。2013年10月第23屆東盟峰會發(fā)表的主席宣言稱,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所規(guī)定必須采取的措施已經完成279項,完成率達80%。數據顯示,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文萊、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6個較發(fā)達的東盟國家取消了99.65%的貨物進口關稅,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4個較不發(fā)達的國家已將98.86%的貨物進口關稅稅率降至5%以下。盡管剩余部分只有20%,但都是關于制定標準要求、出臺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加強投資部門的法規(guī)融合和金融市場整合、減少非關稅貿易壁壘等,而這部分被認為是最艱難的部分。
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認為,東盟各成員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服務業(yè)標準認證、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仍然沒有準備充分。他指出,要實現一體化目標,東盟需要一個類似歐盟委員會那樣有約束力的機構來增強政策執(zhí)行力,同時還需要加大對欠發(fā)達成員國的支持以及對中小企業(yè)的保護。
與會期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表示,成員國應該進行改革以處理剩余的難題,實現經濟的自由化。李顯龍還呼吁對包括東盟在內的16國貿易協(xié)議進行快速協(xié)商。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東盟國家實力差異較大,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經濟結構接近,為緩解國內壓力,確保本國經濟保持一定增長速度,保護本國勞工利益,部分東盟國家可能會放慢實施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所要求的措施,重新采取各種保護主義政策,從而使經濟一體化進程受到影響。
更迅速、更便捷閱讀深度解析、分享新銳觀點,請掃描二維碼,關注經濟參考報微信公共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