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屬污染是全球主要環(huán)境危害之一,并可能通過農作物進入人類食物鏈。近期,合肥工業(yè)大學曹樹青教授課題組通過一種新型基因工程技術,首次發(fā)現使植物能將有毒物質鎘吸收后“轉存隔離”的新機制,從而降低并解決土壤中的鎘污染問題。 合肥工業(yè)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曹樹青教授課題組基于長期研究,近期采用新型植物修復基因工程技術,在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首次發(fā)現了植物響應重金屬鎘脅迫信號轉導的分子調控機制,使植物在受到重金屬鎘污染的土壤中仍可以茂盛生長,并將鎘吸收后儲存至液泡中。 “我們再對吸收了鎘的植物進行處理,即可有效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辈軜淝嘟榻B,他們使用一種草本植物擬南芥進行試驗,大量實例表明了治理的效果。 日前,這一原創(chuàng)性成果在國際植物學頂級學術期刊《新植物學家》上在線發(fā)表。據了解,曹樹青課題組正進一步研究針對砷、鉛等其他重金屬的植物修復機制,并致力于產業(yè)化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