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式結束后步出會場的曉紅。徐錦庚
攝 | 3月5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式結束,西藏代表團33歲的女代表曉紅剛出會場,就被記者團團圍住。曉紅面帶微笑,侃侃而談,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
自從2003年當選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以來,這樣的場面她見多了,已經看不到當年一說話就紅臉低頭的羞澀。 “我是沾了珞巴族的光!睍约t說,“每次到北京開會,我都會提醒自己,我代表的是一個民族,我是珞巴族的唯一代表。一想到這兒,就會產生一種神圣感!” 珞巴族,中國人口最少的一個民族,只有30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瑜地區(qū),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本民族文字,長期保留著刻木結繩記數記事的原始方法。“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 曉紅說:“過去,珞巴族屬于被壓迫的民族,長期偏居深山,新中國成立后才翻身做主,正式定名為珞巴族。從那時起,珞巴族人和西藏其他少數民族一樣,也獲得了與藏族人同等的政治、經濟和人身自由的權利,歷屆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xié)都為我們各保留一名代表和委員的名額! 珞巴族人只有名,沒有姓,曉紅的全名就叫曉紅。曉紅的父母都是當地珞巴族農民。1996年,她從西藏農牧學院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林芝地區(qū)米林縣米林鎮(zhèn)政府工作,4年后被任命為副鎮(zhèn)長,2005年7月起擔任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xiāng)鄉(xiāng)長。她務實、能干,在當地口碑很好。 “這幾年,我利用參加全國兩會的機會,直接向國家領導人反映珞巴族人的意愿,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睍约t話語里充滿了自豪。在她家,還有一位“名人”:公公達登連續(xù)當選九屆、十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 “我能再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既是珞巴族人的榮耀,也說明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的關心和重視。”曉紅告訴記者,五年前她提出的有關西藏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xiāng)的公路、電、房、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目前已全部解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