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協(xié)會用戶委員會等單位近日聯合發(fā)布的《2009年二季度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投訴分析報告》顯示,因質量問題投訴的用戶占到60%以上,相比上個季度,增加了近三成。報告顯示,半年以內的新車投訴占到49.5%,問題主要集中在車窗、跑偏、吃胎、漏油、異響等方面。中國質量協(xié)會用戶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車質量下降明顯。
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近日公布的上半年國產汽車產銷統(tǒng)計顯示,上半年汽車銷量達到609.88萬輛,同比增長17.69%,在數量上暫時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老百姓更為直接的感受則是很多4S店里現車銷售一空,買車要先預訂、耐心等。廠家更是紛紛調高產銷目標,表示要加班加點保障供應。然而,如果市場井噴的背后,是廠家放松對質量的要求,“蘿卜快了不洗泥”,這種不重質量的井噴將很難長久持續(xù),中國汽車工業(yè)也將掉入數量升而質量降的危險陷阱。
眼下,全國正在大力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各級領導對產品質量和安全問題均高度重視。實際上,這正是汽車產業(yè)抓住時機調整結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汽車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拉動內需就得不到長遠和可持續(xù)的護航,中國汽車工業(yè)就很難在危機中錘煉出能夠滿足汽車發(fā)達國家質量標準的高質量產品,又何談振興汽車出口?
實際上,記者認為,對于“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這頂帽子,責任大于榮譽。以一直戴著這頂帽子的美國汽車市場為例,“全球最大”的背后是政府保護消費者的立法最嚴格,廠家對消費者投訴和質量問題高度重視,堪稱汽車消費者的天堂。例如,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提供的數據,以2008年為例,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召回案件共計778次,其中車輛召回682次,輪胎召回20次,零部件召回66次,兒童約束系統(tǒng)10次,總件數22200093(輛、件)。同年,我國召回汽車僅34次,538620輛。
今年7月8日到17日,10天內國內有五起汽車主動召回公報,涉及車輛近三萬輛。有人還納悶,為什么近期汽車召回“多”起來?實際上,以中國汽車市場眼下的規(guī)模,如果立法嚴格、執(zhí)法到位,多數廠家的誠信會“邁上新的臺階”,主動召回數量將遠遠不止眼下這些。
再以汽車三包為例,美國各州的檸檬法詳盡地規(guī)定了汽車制造商維修、更換有缺陷的載客機動車輛或退款的義務,而我國的汽車消費者因為汽車三包法規(guī)的長期缺位,屢屢因為退換車的艱難而心痛不已,成為拉動汽車內需的隱患。當我國超越美國暫時成為半年度全球最大新車市場時,如果不把保護消費者利益、狠抓質量和安全作為頭等大事,這頂漂亮的高帽子下面很可能會危機四伏、怨聲載道。
當前,急需質量主管部門與媒體密切配合,在危及消費者生命安全的重點產品領域曝光反面典型。例如,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吳友生今年3月透露,該中心2008年接到的有效汽車投訴中,有495例針對輪胎的投訴,較為嚴重的是錦湖輪胎的鼓包和側面裂紋問題等。而中國質量協(xié)會用戶委員會發(fā)布的《2009年二季度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投訴分析報告》也顯示,截止到2009年6月底,有關錦湖輪胎的投訴有上百起,用戶反映錦湖輪胎在行駛幾百、幾千公里或購車不到一年就出現“開裂”“鼓包”甚至“爆胎”。記者認為,對這些投訴率高的廠家,主管部門應當盡快給消費者一個權威說法,并結合企業(yè)質量誠信體系的建立工作建立相關黑名單,把“質量和安全年”工作做扎實,確保下半年車市能夠高質量地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