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中國財政部官網掛出以“財稅[2009]88號”命名的文件,經國務院批準,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此次出口退稅率上調涉及中國的優(yōu)勢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高技術含量產品和深加工產品共計2600余個10個稅號商品,預計將增加退稅資金約252億元。這是2009年第三次調整出口退稅,也是自2008年8月以來,為應對金融危機下的出口低迷,第七次提高出口退稅率。
應急“外虛”掣肘
與前6次相比,本次退稅涉及面更廣,力度更大。有媒體認為,“本次其核心原則是確保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保持不變! 源自中國海關總署的近期階段性統(tǒng)計顯示,前4個月,我國外貿出口3374.2億美元,同比下降20.5%;出口價格總體下跌2.9%,扣除價格因素后,出口數(shù)量下降18.1%。 早在6月3日,商務部副部長鐘山就曾表示,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負增長已成定局,下半年的形勢也不樂觀。國家發(fā)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推測,今年全年我國外貿出口降幅可能下降10%,進口下降5%,對GDP的負影響達到1.5個點至1.7個點。 在上述悲觀基調中,本次調整出口退稅作用幾何?這個問題著實不易回答。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告訴記者:“本次上調出口退稅是刺激經濟‘一攬子’政策中的一部分,服務于宏觀調控的總體需要。猶如一盤棋中的一步棋一樣,現(xiàn)在還不好判斷到底有多大效用,但正面效應為主應是可以肯定的!
市場比利潤重要
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出口退稅,體現(xiàn)了中國政府穩(wěn)定外需重振經濟的堅實基調。不過,一些來自基本面的聲音卻已讓人看出尷尬。 “外貿的困境是需求主導的,而不是供給主導。”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如此置評。因為,受惠于退稅利益的是擁有訂單、擁有市場的企業(yè)。“退稅針劑”不會對“外虛”起到治本效果。“所以應該說調整出口退稅是穩(wěn)定了有市場的出口!北J袌,而不是保護利潤,是這位券商經濟學家的觀點。 一位遠在沈陽,從事綜合外貿為主的經銷商告訴記者,出口退稅的確能給公司帶來好處。但是由于歐美市場尚未恢復活力,他的商品只能在價格上“火拼”東南亞對手,從而保護市場份額。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秘書長王建也同樣認為:“并非擔憂,而是事實!币驗檫B續(xù)的出口退稅并不能直接刺激國外市場。“外國經濟沒起色,他們一樣不會購買商品。” 不過,這樣的困擾似乎不應具有普遍意義。上述財政科學研究者賈康認為,這種分析不準確!耙驗榻灰字械牟┺牟⒎菃芜叄请p邊和多邊博弈。買賣的環(huán)境一般并非一對一,誰能成交主要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如果企業(yè)讓利之后能夠完成交易,那么他就競爭到了市場份額和維護了生產經營的可持續(xù)狀態(tài)。”
退稅尺度體現(xiàn)平衡
在這樣的抱怨中,所謂“出口全退稅”的聲音開始高漲。面對“全征全退”的爭執(zhí),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關鍵是尋求平衡!彼J為,一方面是企業(yè)應對外需疲軟,希望實行出口全退稅。而稅務部門面臨稅收壓力,便期望不會為此失去過多的稅源!拔艺J為,本次調整是雙方平衡的表現(xiàn),也是綜合考慮的結果! 面對“外虛”依舊,以王建為代表的研究者認為,由于今年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增速較快,工人工資水平不斷增加,這加大了與東南亞的競爭壓力。所以在此情況下,就要求我國必須加快產業(yè)升級,出口企業(yè)總是依賴國家政策的生存道路并非長久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