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免费阅读

保險維權手段多 保留證據是關鍵
2010-11-19   作者:記者 白田田/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通過口碑理財網了解到,有兩位投保人因聽信誤導銷售和夸大宣傳而購買了保險產品,但維權時卻因缺乏證據等遭遇退保阻力。保險專家建議消費者強化維權意識,通過合法渠道及時維護自己的權益。

  保險代理人代簽保險合同可以退保?

  案例一:據李女士向記者反映,今年2月初,某保險公司的一位業(yè)務員向她母親推薦一款保險產品,說和存銀行一樣,而且利息比銀行高很多,錢可以隨時連本帶息取出來。幾個月后,李女士看到這份保險合同,知道這是一份分紅險,保費要交5年,而她母親本人也沒有在保單回執(zhí)上簽過字。
  李女士向保險公司、保險業(yè)協(xié)會和保監(jiān)局進行投訴。保險公司認為投保人沒有誤導銷售的證據,不可能全額退還保費。11月17日,李女士接到山東保監(jiān)局的電話,保監(jiān)局稱投訴還在辦理過程中,由于沒有證據,不好處理,如果有證據的話就可以立馬查處。
  專業(yè)解讀:本人沒有簽字如何鑒定?口碑理財網律師團成員周慶國律師說,代理人模仿或者代替投保人簽字,現(xiàn)在文書鑒定比較成熟,到底是不是本人簽字可以鑒定出來。投保人如果通過法院訴訟或者仲裁要求撤銷合同,應該提出相應的證據,鑒定費用由投保人先行交納,如果鑒定結果顯示確實不是本人簽字,這筆費用應該轉移給保險公司來承擔。

  回訪電話錄音能證明夸大宣傳?

  案例二:據倪女士向記者反映,今年9月份,她參加某保險公司的產品說明會,業(yè)務員介紹有一款兩全險,每年收益比銀行高,能達到6%至8%。倪女士當場就購買了一份保險,并在9月30日拿到保險合同(但業(yè)務員已經提前將合同上的日期填寫為了9月28日)。10月4日,倪女士接到保險公司的回訪電話,客服問她是否知道分紅沒有保障時,她才知道分紅險的收益是不確定的。于是倪女士聯(lián)系業(yè)務員要求退保,但對方說在外地出差,她又找到保險公司,保險公司讓她去找業(yè)務員而不予接待。
  倪女士認為,業(yè)務員和保險公司故意拖延時間讓她錯過了猶豫期,而且客服在回訪時沒有提醒她在猶豫期內可以撤保。目前,倪女士已經向上海消費者協(xié)會進行了投訴。
  記者聯(lián)系了保險公司業(yè)務員楊女士,楊女士否認存在夸大宣傳,稱在產品說明會上介紹的是保險公司以往分紅的情況,并沒有保證說每年一定有那么高的收益。
  專業(yè)解讀:回訪電話錄音能證明夸大宣傳嗎?周慶國律師說,電話回訪時投保人的答復不能代表簽合同時的真實意思表達,倪女士認為業(yè)務員夸大其詞的說法沒有充足的證據。投保人是否因為業(yè)務員的夸大宣傳而產生了誤解,應該以簽合同的時刻為準,而且保險合同一般都以黑體字或下劃線的方式對保險收益、猶豫期等內容進行了“重點提示”。
  缺乏證據怎么辦?周慶國說,如果沒有直接證據,則看有沒有相關的輔助證據能夠支持投保人的主張。比如倪女士說9月30日才拿到保險合同,而合同上的日期是9月28日,倪女士可以根據電話記錄或者28日出差的交通住宿記錄來進行舉證。
  周慶國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保險業(yè)務最近幾年發(fā)展迅猛,但投保人的法律意識不是很強,這很容易導致投保人的需求和當初的期望產生差異。建議投保人在購買保險產品時要特別慎重,仔細查看保險合同的約定,如果自己看不懂,可以找專業(yè)中介機構進行咨詢。

  保險糾紛投訴渠道:保險公司、監(jiān)管機構、媒體、網絡

  一旦遭遇保險糾紛,如何維權顯得非常重要?诒碡斁W投訴維權部負責人王鍛能認為,消費者一定要強化維權意識,通過合法的渠道來維護自己的利益。目前常見的維權方式如下:
  向保險公司投訴。到當事保險機構投訴,是維權的起始動作。但向分支機構投訴時,往往會因為“護犢子”、利益等因素,成功率較低。因此,一旦感覺維權受阻,應轉向其總公司投訴,對分支機構施加更大的壓力。需要注意的是,從第一次投訴開始,無論是電話溝通、郵件交流,還是面談,消費者都應注意證據的積累,避免因為空口無憑、缺少有力證據而給維權帶來阻力。
  向監(jiān)管機構投訴。當地監(jiān)管部門對于保險公司有很大的影響力,消費者可以通過這個渠道向保險公司施加壓力。但這種維權渠道的有效性,取決于當地監(jiān)管機構的辦事效率和作風。
  向媒體投訴。通過媒體報道向相關機構施加壓力,也是常見的維權方式。此外,網絡維權已經成為老百姓維權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把自己的經歷發(fā)布到網絡上去,可以利用網絡輿論的巨大力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相關新聞:
· 保監(jiān)會規(guī)范保險專業(yè)中介機構激勵行為 2010-11-19
· 保險業(yè)緊急應對"11•15"火災事故 2010-11-18
· 人保財險:世博保險實現(xiàn)"零投訴" 2010-11-18
· 兩部委:保證金責任保險可免單80萬 2010-11-17
· 環(huán)境污染責任保險已在9省試點 2010-11-16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xiàn)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zhàn)白熱化
·[思想]黃祖斌:中國銀行業(yè)的利差低于國際同業(yè)·[思想]財經洞察:“氣荒”瀕臨 何以解憂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