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基金二季報18日正式拉開帷幕,基金一改去年巨幅虧損的尷尬,今年開始扭虧為盈。繼一季度盈利380.51億元后,二季度僅20家基金公司就盈利216.52億元,顯示出逆勢之下“吃藥喝酒”“棄銀行追地產”獲取結構性機會的重要性。
在部分基金看來,隨著存準率下調、降息等政策效果的逐漸顯現,經濟有望在三季度企穩(wěn)回升,股市也將在探底后積蓄更多反彈力量。
基金逆勢小幅增倉
二季度A股市場在暴漲暴跌中跌宕起伏,在“過山車”行情后,上證指數依然下跌1.65%,而此前一直巨幅虧損的基金卻抓住了結構性機會,有所斬獲。天相投顧統(tǒng)計數據顯示,首批公布二季報的20家基金公司,二季度共盈利216.52億元,較一季度可比基金盈利增加29.38億元。
而一季度獲利頗豐的QDII基金,則在二季度動蕩的國際市場影響下,淪為唯一虧損的基金類型,共虧損27.32億元。
事實上,盡管股市仍處下跌行情,但偏股型基金已開始提前布局小幅加倉。天相投顧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具有可比數據的168只主動投資股票方向基金二季度增倉1.17個百分點至79.26%。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達84.28%,較一季度末提高1.63個百分點。
地產受捧銀行遭棄
在加倉過程中基金也進行了調倉換股。從首批發(fā)布二季報來看,二季度基金增持的前五大行業(yè)分別為醫(yī)藥生物制品,電子,房地產,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yè),社會服務業(yè);減持前五大行業(yè)分別為金融保險,采掘,食品飲料,機械設備儀表,交運倉儲業(yè)。
值得注意的是,增持地產、白酒,而拋棄銀行股成為基金一致的操作手法。此前一直被市場視為同進退的金融、地產行業(yè)在二季度卻分道揚鑣。
天相投顧統(tǒng)計數據顯示,首批披露二季報的偏股型基金持有金融保險業(yè)的占比從一季度的12.04%下降至二季度末的10.35%,而持有房地產占比卻從一季度的6.58%上升至二季度末的7.52%。
市場避險情緒濃厚
從過去一直強調的新興產業(yè),到如今的“喝酒”、“吃藥”,基金操作的變遷無疑反映了市場對于經濟下滑預期的擔憂。股票市場在經歷了二季度的下跌后,進入7月以來市場持續(xù)走低,股指一度接近年內低點,市場避險情緒濃厚無可避免。
華商策略基金經理孫建波表示,短期的經濟回升容易,而影響中國經濟長期發(fā)展的問題是愈加沉重,因此對宏觀經濟中長期持更加審慎的態(tài)度。下半年,市場受益于企業(yè)盈利觸底反彈和流動性放松可能先抑后揚,但是市場空間尚難看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