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的藝術形式可謂是層出不窮。數(shù)字藝術、3D藝術、機器人藝術、太空藝術、地景藝術、再生資源藝術、跨界藝術……可謂是繁花漸欲迷人眼?梢韵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藝術的新形式必然攜帶著喜人的成績逐漸走到藝術舞臺的中央,并成為我們品質(zhì)生活的組成部分。
3D階段,你方唱罷我登場
最近若去歐洲海邊,說不定在哪家海灘上就能碰見托尼·普蘭特(Tony Plant)和安德烈斯·阿馬多爾(Andres
Amador)正在指揮他們的機器人以沙做布、以耙為筆作畫。這款名叫“海灘漫步”(Beachbot)的機器人,只要你把心儀的形象、圖案輸入它的大腦,它立刻就能沾濕耙子,開始在沙灘上漫步,于是它的身后就立刻深淺棕灰、粗細彎曲各不同,不一會兒,一只泰迪熊、一幅長城圖就栩栩如生、瀟瀟灑灑地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了。
還有3D筆,又叫3D打印筆,拿起筆按壓出料開關,顏料出筆就變硬成型,你就隨心所欲想畫什么就能畫出什么了,比如一條魚、一棵樹、一輛車,不再是平面,而是立體模型一般。只要想象力夠豐富,就立馬成為神筆“馬良”。
數(shù)字藝術如今也到了3D階段,很火的電影《智取威虎山》就是。電影里,森林會撞向你的眼簾、老虎會撲向你的鼻子,子彈也會經(jīng)常從你的頭頂劃過,出于人的本能你甚至會不由自主地低頭蜷身。電腦作畫如今在網(wǎng)上有多款軟件下載,“電腦作畫也有鼠繪和板繪之分”、“梵高繪畫中色彩對比與筆觸的運用是贗品根本模仿不出來的,但只需在電腦‘藝術家’菜單下選擇‘自動梵高’命令,不到一秒,梵高畫風躍然紙上!薄半娔X作畫甚至出現(xiàn)了萌派、卡通、寫意山水等不同流派”,資深人士如是說。
藝風再炫,也得高科技打底
縱觀各種高科技背景下的藝術風,卻有天高風勁的勢頭。但仔細觀察,這些或明亮撩人、或深沉?岬谋澈,都有一根隱隱牽拽的線——技術。
“海灘漫步”者,那只憨憨烏龜樣的機器人“娘家人”是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就是那所出了愛因斯坦的學校。畫家與科學家一起,在小烏龜里面裝了數(shù)據(jù)處理器、慣性測量和激光掃描儀器。心有多大,沙灘漫步者的舞臺就能多大,只怕那時得坐上飛機空中俯瞰“畫作”了。
宇宙藝術,就是那種色彩斑斕、奇形怪狀的像雨像霧又像風、仿佛一碰就散的畫面,其實那是宇宙的景象,那里的每一個小點可能都是比銀河系、太陽系大上幾十、幾百倍的星系,如今它們借助電子技術正成為一個新的藝術種類。這些美麗的畫面大都是哈雷望遠鏡等地外觀測器發(fā)回的,看著這些借助神奇技術繪制的精美絕倫畫面我們在想:目前,望遠鏡觀測距離已達100億光年以上,在所見的范圍內(nèi),有無數(shù)的星系團存在,它們各安其位、各轉(zhuǎn)各的圈兒,衛(wèi)星繞著行星轉(zhuǎn)動,行星、彗星繞著恒星轉(zhuǎn)動……繁星滿天、宇宙之大,實在令人驚嘆。
跨界再生,都是浪漫新手法
新技術、新手段也給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可以說沒有了顯微鏡,就不可能看到納米藝術的炫和酷。何謂納米?假如一個人是一納米長的話,10億人站在一起,才是一米長。想想納米的世界是多么微小!可是借助高倍顯微鏡,塵埃般的碳粉,有的像波光粼粼的海洋,有的如蜿蜒綿連的山脈;發(fā)絲一樣的纖維,成了遼闊無邊的沙漠,就像綿延無盡頭的絲綢之路;餐桌上殘留的蝦殼,顯微鏡下也成了晚霞中海天相連的美景;剪下的指甲和頭發(fā)成了一幅幅水墨畫;枯萎的蓮蓬呈現(xiàn)出梵高神經(jīng)質(zhì)般的油畫筆觸,好像梵高的佚畫在微觀世界里現(xiàn)身。藝術家所做的,就是把顯微鏡里的這些放大并印制給我們看,畫面純?yōu)樽匀惶斐;更跨界的是,藝術家呈現(xiàn)納米藝術世界,是昆侖、是香格里拉還是你家臨窗的街景,還得靠大家來“跨界”想象而完成。
再生資源藝術則不同,它是基于廢棄物(放對了地方就叫“再生資源”)而產(chǎn)生的一種藝術形式。比如可樂瓶,做花瓶插花的,做綠化墻植綠的,做成首飾掛件的、水果盆、蠟燭燈擋風罩的,還有在上面彩繪出玩偶的,不一而足。需要指出的是,在所有新藝術中,再生資源藝術是門檻最低、創(chuàng)意最容易激發(fā)、生活化最濃的一種群眾藝術形式,在我們的城市里應該得到大力推廣:藝術不在天邊,藝術就在生活設計里,設計創(chuàng)意當然要靠機構、政府激發(fā)引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