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20 作者:李星文 來源:北京青年報
|
|
|
近日,武漢市警方通過破獲一系列假藥案發(fā)現,互聯網正在成為假藥銷售的新媒介。犯罪嫌疑人透露,他們生產的假藥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蔓延到全國各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利用百度競價排名,讓假藥網站“成名”。而在假藥的利益分成中,百度公司拿走的競價費用占了假藥銷售總額的75%左右,售假人員占有13%,快遞公司占有7%。 這是一組讓人吃驚的數字。對于假藥制售人員來說,造假是早已“攻克”的技術環(huán)節(jié),甚至建立一家包裝精美、惑人耳目的賣藥網站也不難,這單生意的關鍵是如何把牛皮吹破天的網頁有效送達患者的眼前。傳統(tǒng)的街頭發(fā)傳單和現代的發(fā)送垃圾短信,都因其公信力弱而效果不佳,而知名搜索網站的競價排名卻是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好辦法”。 病人總是急于求醫(yī)問藥,而在“無網寸步難行”的今天,總有大量的病人和病人家屬借助互聯網尋找“靈丹妙藥”。輸入關鍵詞進行搜索,一串正好能滿足病人之需的網頁條目就會跳出來。鼠標是自己點的,百度是業(yè)界最負盛名的企業(yè)之一,你以為得到了完全沒有利益牽扯其中的公共信息,殊不知就此掉進了假藥制售者和搜索網站共同挖下的陷阱:誰給的錢多誰排名靠前,明明是廣告卻不作說明,“灰太狼”扮成羊的樣子隨時準備張開血盆大口。 在網絡時代到來之前,“注意力經濟”已發(fā)展了好多年。比如說,廣告做得好的產品總能比質量接近但無聲無息的對手賣得更好。但“注意力”和“經濟”之間的關系是無法精確量化的。有了互聯網之后,“注意力”的量化問題得到解決,網站是否當紅要考核流量,網絡新聞的熱度要看跟帖數,論壇里發(fā)帖、博客上發(fā)文追求點擊率,微博上說話要看轉發(fā)和評論的數量。點擊率極大地調動了信息發(fā)布者的積極性,網站編輯和博客寫手都有明確的流量追求,這一方面帶來了信息的海量供應,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或明或暗的商業(yè)規(guī)則。流量大的網站廣告費就高,這是擺在明處的規(guī)則。在人氣高的論壇上炒新聞擴大明星知名度也要收費,這是上不了臺面的潛規(guī)則。而百度關于藥品的競價排名則是這些規(guī)則中最黑暗的部分,因為關于明星的炒作無論如何不會死人,而當注意力經濟與假藥這個魔鬼結盟時,大眾損失的就不只是金錢,而是人世間最可寶貴的健康。 事實上,假藥一直像大眾媒體揮之不去的牛皮癬。報紙上總有連篇累牘的神奇療效,廣播里總有天花亂墜的康復案例,明星、名人隔三岔五地卷進假藥風波,電視欄目每每因吆喝假藥而被叫停。不過,傳統(tǒng)媒體上的假藥信息要么標明了“廣告”字樣,要么自帶一種輕浮躁動的虛假氣質,騙人不易。公眾在長期與假藥斗爭的過程中,也積累了豐富的辨識經驗,不會輕易上它們的當。而網絡競價排名是新生事物,大眾多不了解其運行法則。明明是以出錢多寡來排序的,公眾卻以為是根據賣藥機構的權威性和藥品的療效決定先后的。在這個有意造就的“誤打誤撞”中,這家遍地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的網站置社會責任于不顧以牟取暴利,而本該作為大眾守護神的監(jiān)管部門遲遲沒有出場,都讓人費解、寒心。 互聯網是當今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人類社會因為科技進步而日新月異。當科技掌握在善良的人手中、或者置于嚴密的監(jiān)管之下使用時,它就是人類的福音。當科技誤入匪類之手或者誤與魔鬼結盟時,它就會成為破壞之王。在這個貪欲無限的時代里,我們不能總祈求科技落進善良者之手,更重要的是,社會必須筑起一道把科技和魔鬼隔離開來的防護網。具體到這件事,假藥制售者被抓起來了,拿走最大蛋糕的網站也不能輕輕放過;幾款假藥栽了,以競價排名這桿大旗為掩護的其他假冒偽劣商品也應該揪出來示眾。還有就是,全面審視競價排名這個“江湖新貴”,讓它回到規(guī)矩和方圓之中。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fā)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