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上任以來一直強調(diào)藍籌股的投資價值。郭主席在《行政管理改革》上撰文稱“優(yōu)質(zhì)不優(yōu)價”問題突出,股價不能客觀反映股票的內(nèi)在價值。比如2012年7月12日,創(chuàng)業(yè)板股票的市盈率是34倍,中小板27.56倍,ST、*ST60倍,而代表優(yōu)質(zhì)藍籌股公司的滬深300指數(shù),市盈率只有11.28倍。
郭主席引導投資者進行價值投資的良苦用心不難理解。但市場終究是市場,有時并不會完全按管理層的意志行事。比如,郭主席一直引導投資者進行價值投資,但如果今年以來投資者按郭主席的指點買進藍籌股的話,哪怕就是買進中國石油與工商銀行,投資者也難逃虧損的命運。又如,郭主席一直對績差股(尤其是ST股)采取人為打壓的政策,但市場對ST股的炒作卻是此起彼伏。就在郭主席此番發(fā)文的前后,市場正對以ST股為代表的低價股炒作掀起高潮。
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其實很正常。管理層倡導價值投資固然必然,但對于任何一個股市,哪怕是世界上比較成熟的美國股市來說,都不可能只有一種投資理念的存在。既有投資,也有投機。任何人都不可能把市場的投資理念統(tǒng)一到一個理念上來。如果投資者都價值投資,死捂著股票不動,那么股市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投資者遠離A股藍籌股不是沒有原因的。一是藍籌股的盤子太大,在低迷的市道里,根本就沒有資金來支撐藍籌股的上漲。二是藍籌股通常是缺少成長性的,很難給投資者多少意外的驚喜。三是很多藍籌股的分紅并不比銀行利率高,其投資價值較為有限。四是藍籌股的巨額再融資常常令投資者望而卻步。五是藍籌股也會出現(xiàn)變臉等。
對藍籌股的投資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畢竟目前市場上的藍籌股都分布在投資者的手上。這些投資者持有藍籌股本身也是對藍籌股的一種投資。如果說藍籌股有投資價值,那就將這些投資價值回報給這些持有藍籌股的投資者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讓中國股市所有的投資者都來買進藍籌股。而且在其他投資者買進藍籌股的同時,這也意味著原來持有藍籌股的投資者賣出了藍籌股。而投資者都買進藍籌股的結(jié)果,實質(zhì)上是對藍籌股的投機炒作,這跟炒作ST股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管理層也不應該讓所有的投資者都買進藍籌股。除了藍籌股,股市上更多的是非藍籌。如果投資者都買進藍籌股,那些非藍籌難道要將它們?nèi)耸辛瞬怀桑考幢闶乾F(xiàn)在,管理層還在通過新股發(fā)行將大量的垃圾股拋向市場。既然這些非藍籌股也包括那些績差股不具備投資價值,那么也就只能用投機的方法來應對了。相反,如果以投資的方式來投資績差股,投資者就要承擔很大的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