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精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的免费阅读

打破剛性兌付仍需艱苦努力
2015-03-17    作者:安邦咨詢供稿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國金融行業(yè)的不良風險顯著上升。對于日益升高的金融風險,在3月15日召開的全國“兩會”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允許個案性金融風險的發(fā)生,按市場化的原則進行清算。李克強稱,這是為了防止道德風險,也增強人們的風險意識。

  這一表態(tài)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方面,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態(tài),說明逐步打破剛性兌付,金融風險的有序釋放是中央樂意看到的,個案性的違約事件將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個案性”的限定也表明,中央將把金融風險的暴露控制在有限范圍內,避免上升為系統(tǒng)性、區(qū)域性風險,對經濟社會發(fā)展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對于后者,以中國政府掌控的資源看,將風險置于可控范圍內應當是不難辦到的。問題在于前者,中國政府與金融機構真的能打破剛兌嗎?

  打破剛兌的預期在國內一直存在,去年年初發(fā)生的一系列信用事件一度令市場認為,2014年有望成為打破剛兌、實質信用違約的元年。但遺憾的是,不論是超日債還是中誠信托的“誠至金開1號”,最終都獲得了有關方面的兜底。有意思的是,其實早在去年“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便已作出過類似的表態(tài),只是沒有把話挑得太明。彼時針對金融產品違約,李克強指出,“確實個別情況難以避免,我們必須加強監(jiān)測,及時處置,確保不發(fā)生區(qū)域性、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毖韵轮,個別情況發(fā)生了也就發(fā)生了,確保不發(fā)生區(qū)域性、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即可。但到了風險處置的實踐中,各級政府與金融機構不僅對防范區(qū)域性、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毫不含糊,連帶“個別情況”都予以堅決兜底。

  圍繞剛性兌付,當前市場已經陷入了囚徒困境。大道理人人都明白——剛性兌付使市場不能進行有效的風險區(qū)分和確定合理的風險溢價,抬高了無風險收益率,導致風險累積。讓一些違約事件順應市場的力量而自然發(fā)生,有利于強化市場紀律的約束,端正產品發(fā)行者和投資者的行為,有利于財富管理市場的健康發(fā)展。但真正要從自己這里打破,卻誰都不樂意了,市場中不乏葉公好龍者。比如在中誠信托“誠至金開1號”剛剛出事時,工行便明確表態(tài),拒絕為該款由其代售的理財產品兜底,但卻依然在有關方面的運作下,以第三方接盤的方式收場,完成了本息的兌付。同樣的情況在超日債上也有所體現(xiàn),在地方政府的游說下,超日債最終由協(xié)鑫集團聯(lián)合8家國資背景的私募股權基金兜底完成兌付。在國家隊宣布救火后,不乏市場評論認為,超日債都能全部償付了,垃圾債可以閉著眼買了,剛剛培育起來的一點風險意識又毀了。如今,相同的命題再度擺在人們面前,2014年未能真正打破的剛性兌付,能在2015年迎來破局嗎?

  我們對此并不樂觀。剛性兌付應當打破,但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將使得這一改變格外艱難。歸根結底,這是一個能否“依法治市”的命題,中國金融市場的法律法規(guī)是否做好了市場化處置風險的準備,能夠依法保護各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各級政府與金融機構能否擺脫政治干擾,按照更加市場化的方式操作進行?

  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為避免區(qū)域性、系統(tǒng)性的金融風險,財政部正在推動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存在兌付風險的城投債將獲得地方政府的信用背書。此舉固然能夠緩解地方政府面臨的債務問題,在延長期限的同時降低利率,但也將引起市場信用風險的分化,資金將更傾向于追逐低風險高收益的城投債,進一步抬升民企債券的收益率,加劇民營企業(yè)“融資難、融資貴”的境況。

  剛性兌付問題,是2014年未竟的市場化改革內容之一,需要在2015年迎來破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shù)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財經記者的2014:“剛性兌付”之殤
· 消除“剛性兌付”的制度根源
· 以風險交易市場化破繭剛性兌付
· 銀行理財產品剛性兌付亟待打破
· 債市信用事件點狀暴發(fā) 剛性兌付漸行漸遠
 
頻道精選:
· 【思想】重建“環(huán)保公信”時不我待 2013-06-14
· 【讀書】馬云2015開年"雙響炮"背后的深長意味 2015-02-26
· 【財智】多券商交易系統(tǒng)故障 凸顯服務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農村“角落貧困”觸目驚心:貧困戶住土房睡草席 2015-03-17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xié)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