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
發(fā)布日期: 2008-08-17
|
|
這次來北京看奧運會的海外游客有數十萬計,人數之多,可謂空前。這些海外游客在觀賞賽事的同時,還喜歡到京城各處走走看看。在商品琳瑯滿目的秀水市場、在風光旖旎的什剎海畔、在充滿京味的“奧運人家”,他們或選購特色商品,或欣賞美麗風光,或與老百姓交談,處處留下了他們的身影。有記者問他們感覺如何?不少人笑答:“沒想到,中國原本這樣好!”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成就之大、變化之巨,為世人所注目。但她的“今日新風貌”尚未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所了解所認識,這也是一個無需回避的事實。就在這些來北京的海外游客中,行前不少人的腦海里還存有這樣那樣的誤解。比如有些人被提醒:“北京可能不安全”,有些人擔心“道路擁擠”、“衛(wèi)生較差”等等。然而,當他們一踏上北京的土地,一接觸熱情的中國人,不少人的擔心打消了,顧慮消除了,對北京、對中國的美好印象油然而生!敖煌ǚ奖恪、“街上很干凈”、“人們臉上都帶笑容”的贊語,在不少海外游客嘴上脫口而出。
奇怪嗎?一點也不奇怪!中國有句老話:“百聞不如一見!钡缆犕菊f不可靠,旁人灌輸難為憑,只有親身到實地走走看看,實際感受一下,才能獲得符合實情的印象。古往今來,多少人的經歷證明了這一點,這次來北京的海外游客也證明了這一點。
一些人對中國不大了解,或者存有一些誤解,原因很多。但有一點很明顯,那就是西方個別媒體的歪曲報道從中作梗。英國《衛(wèi)報》網站記者安迪·布爾對此分析說,這些人的看法已經被千頭萬緒的海量信息所左右,得到的二手和三手消息越多,想法就越脫離實際。委內瑞拉阿拉瓜大學名譽博士兼《圣保羅報》專欄作家塞薩爾·本雅明說得更坦率,他在一篇評論中寫道,“北京奧運會開幕前西方媒體制造了數量驚人的意識形態(tài)垃圾。很多西方記者在報道中總是尋找最負面的角度,以致讓人覺得滑稽可笑”。他舉例說,幾個美國運動員帶著預防污染的口罩抵達北京,但湊巧的是,那天北京的空氣質量比他們的出發(fā)地紐約還好。
盡管個別媒體傳播了不少“信息垃圾”,但其生命力并不長。很多海外游客經過自己的所見所聞,原有的印象“顛覆”了,一些老印象被全新的印象取而代之;一些西方媒體也不得不有所收斂。然而此事給人的啟示頗為深刻。近3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已邁出了很大的步伐,經濟、文化、社會和人的精神面貌等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了解這些新變化、新風貌,只有到中國多走走,用自己的眼睛多看看,才能了解真實之貌。囿于個別媒體的片言只語,被一些歪曲報道牽著鼻子走,無論如何是了解不了處于巨大變化中的中國,更不要說識其真面貌了。
這次北京奧運會,是全球各國朋友的大聚會,她讓中國了解了世界,也使世界了解了中國。不少外國朋友最初帶著疑慮而來,但沒幾天卻對中國形成了美好的印象。這也許就是奧運會帶給人們的另一個驚喜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