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讀者在季風書園挑選圖書。屠知力
攝 | 一家民營書店的求生,近來成為滬上文化界備受矚目的事件。2月13日,季風書園終于正式和物業(yè)方簽訂新的租約,事件似乎有了一個“光明的結局”。季風書園的存亡為何引發(fā)關注?在市場的擠壓下,它的發(fā)展前景究竟如何?事件引起的思考仍在繼續(xù)。
“季風”呼救:滬上文化人吁請“保衛(wèi)季風”
季風書園,知名人文書店,坐落在上海市陜西南路地鐵站,地上是繁華百年的淮海路。書園的董事長嚴搏非早年在上海社科院研究哲學,后來辭了職賣書。11年間,季風在上海許多角落開出8家分店。陜西南路這家最早、也最有名。 11年前,這處地鐵店面的租金還不算高,在許多鬧市書店難以為繼時,這成了季風安處一隅的重要保障。前不久,10年租約到期,盡管擁有優(yōu)先續(xù)約權,但現(xiàn)在的上海地鐵空間寸土寸金,書園所能負擔的租金,僅為物業(yè)方地鐵公司最初預期價格的1/10。這家滬上“愛書人的精神家園”,驟然面臨生死抉擇。 為將這家書店留在原址,滬上不少愛書人發(fā)出“保衛(wèi)季風”的呼聲。在方方面面的壓力下——包括輿論壓力、政府部門的干預、上海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的質詢,地鐵公司將續(xù)約租金一讓再讓,最終僅為原租金的一倍多!昂懿蝗菀琢恕,嚴搏非承認。雖然這意味著銷售利潤徹底消失,他仍很滿足:“關鍵是這個書店還在! 現(xiàn)在,嚴搏非用其他幾家店面不多的盈利來供養(yǎng)陜西南路的季風書園。還能堅持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
網絡時代的尷尬:實體書店該往哪里走?
季風的生存窘況讓人疑惑:在商業(yè)社會中,難道真是賣什么都比賣書掙錢?用理想主義精神來辦人文書店,是否已經“落伍”? 在租約問題爆發(fā)前,季風已經暗潮洶涌。嚴搏非說,為了堅持人文立場,季風從不做盈利最穩(wěn)定的教材教輔系列,也不重點推薦暢銷書。陜西南路的季風書園年銷售額比4年前減少了1/3。他認為,一方面是如今人們對思想、人文類讀物的熱情在消退;另一個更直接的原因是網上書店的競爭。季風從不打折,越來越多的讀者開始將季風當成“樣書陳列室”,只是抄下感興趣的書名,回去用更便宜的價格上網購買。 一位出版界人士分析,通常一本書的出版成本占書價的35%到40%,加上管理、發(fā)行等費用,到了分銷商手里已是書價的63%上下,如果再打折銷售,書店基本無利可圖。他的話在嚴搏非那里得到驗證:“我們平均進貨折扣在64%左右,剩下年毛利潤36%,按新租約付租金要用去19%,人員工資占14%,剩下的3%,要支付水電和行政費用,這還沒有計算稅收。季風基本上不賺錢! 嚴搏非告訴記者,跨國資本或風險資金的支持,使得網絡書店可以“非理性”地把價格殺到最低。而網絡書店巨大的銷售量,也使其現(xiàn)金流能順利循環(huán),即便每年有5%至6%的負債,也無關存亡。這點“優(yōu)勢”,實體書店根本無法比。 在網絡書店的擠壓下,不少地面書店已告死亡。南京路新華書店去年3月因租金問題關閉。2個月后,復旦大學旁的左岸書店關門歇業(yè)。明君書店、思考樂書局、席殊書屋,這些曾在京滬名噪一時的民營連鎖書局,紛紛因欠款、欠薪相繼關門,重復著驚人的相似命運。 另一個尷尬的事實是:近幾年,上海商業(yè)地租成倍增長,而圖書的年銷售冊數已連續(xù)6年下滑!皩嶓w書店被清出城市中心地帶,很可能在今后兩三年內集中爆發(fā)!庇袠I(yè)內人士悲觀地說。 圖書是定價銷售的特殊商品,盡管近5年來平均書價上升25%左右,但同樣面積的賣場,圖書和一般商品的銷售額仍無法相提并論。這位人士表示,“除了新華書店還有自有房產,并壟斷了占全國圖書銷售總量六成的教材發(fā)行,尚不用考慮生存問題外,其他書店若全按市場規(guī)律,都只好搬到郊外去了。”實際上,即使是體制內的上海新華書店,如今也在收縮門店。
獨立書店的困局:“季風”能成為“誠品第二”嗎?
有專家表示,獨立書店生存環(huán)境惡劣是全世界普遍現(xiàn)象,連鎖巨無霸讓各國的特色書店都舉步維艱。位于美國紐約市第五大街洛克菲勒中心的法國書店曾名噪一時,去年9月,幾乎是因為同樣原因被迫關張。 但國內外仍有眾多的獨立書店成功屹立近百年,市場理性與民眾閱讀習慣給了他們相對更好的生存條件。美國有獨立書店協(xié)會,在協(xié)會的幫助下,即使是20平方米的小書店,也能簽下與連鎖巨頭采購價格一致的進貨合約;歐盟不少國家實行圖書定價制,拒絕折扣;臺灣的誠品書店,則依靠不斷稀釋股份吸引富豪購買股權,并辟出專門的百貨店面“供養(yǎng)”書店!罢\品已經開了19年,只有一個季度報表盈利,但仍成長為臺灣知名文化品牌。”嚴搏非很羨慕。 他吁請有關方面制定相應規(guī)則,盡量保護中小書店的生存!耙粋行業(yè)應該有穩(wěn)定的價格體系,由于價格紊亂,小店要存活就只能負債競爭。政府應迅速意識到這個問題,而不是在市場崩潰后再重建規(guī)則!痹谏虾,中小民營書店打折銷售幾乎已成行規(guī),利潤只能走鋼絲。目前無法遏止的價格戰(zhàn),長久下去會不會造成整個產業(yè)鏈的崩潰?嚴搏非不敢想象。
理想主義者的出路:“季風”應該反思嗎?
在一些旁觀者看來,季風同樣有值得反思之處。是否過于理想化而曲高和寡?在市場競爭中堅守文化陣地,是否需要更多的靈活性?“愛書沒錯,但開書店也要有經濟頭腦,要尊重市場規(guī)律!睆偷┐髮W一位教授表示,在此次租約事件中,地鐵公司謀取最大資產回報無可非議。今天為保衛(wèi)季風,通過輿論壓力、行政力量敦促地鐵公司這樣的國企犧牲租金,換取社會擔當。明天,我們又該怎么面對更多呼救的“季風”? 租約事件中,大眾的反應令人溫暖,“季風關了,上海就直接淪為三流城市了”。在愛書人的眼中,季風應該繼續(xù)作為上海的文化地標存在,與商業(yè)利益無關。他們說,無論香港還是紐約,許多國際大都市的繁華地帶都有大書店存在,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沒有書店,成嗎? 面對困局,嚴搏非并不氣餒:“這個世界的進步,就因為有理想主義者的存在!彼麨樽约恨q解說:“我們在經營上向來做得比較好,還是有一些辦法的!北热缈可除垺㈦娻]等方式和顧客保持聯(lián)系,使志同道合的愛書人相聚,而不僅僅是和讀者保持買賣關系!皩τ谝粋從事文化事業(yè)的企業(yè)而言,只有堅持你的文化價值,才能真正擁有商業(yè)價值!眹啦钦J為,這是季風存活并將繼續(xù)存活的唯一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