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以為,現(xiàn)在可以對美國經濟、美元、放棄金本位之后的全球金融體系大喝一聲“汝可取而代之也”。更多人打算擴大戰(zhàn)果,把自由貿易、全球化乃至貪得無厭的人性一網(wǎng)打盡。 山雨欲來的潮濕氣味令人產生改天換地的沖動。已經有評論開始追憶“大蕭條”時代。 也難怪,不好的消息確實很多。不然,F(xiàn)ed(美國聯(lián)邦儲備委員會)也不會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八天內連續(xù)兩次大幅調低利率。 近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去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增長數(shù)字:0.6%。這是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雖然第四季度增長放緩早在市場意料之中,但多數(shù)分析師事先估計,該季度折合成年率的增幅在1%至1.5%之間。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免受它稱之為“全球減緩”的沖擊。IMF首席經濟學家西蒙·約翰遜認為,所有經濟體都需要“警惕更劇烈全球經濟滑坡的跡象”。他預計,在去年第四季度同比基礎上,2008年美國經濟增幅將只有0.8%,遠低于2007年的2.6%。 曾經被宣布與成熟市場“成功脫鉤”的新一代增長引擎———新興市場經濟體又如何?不必深入學習專家意見,常識即有助于看清面前的形勢。 受不受美國經濟可能衰退的影響,要看雙方經濟體的相關程度。關系密切者自然易受傷害。兩個經濟體之間的關系或貿易,或金融。歐洲之所以在風暴中灰頭土臉,披頭散發(fā),皆因為其貿易、金融均與美國市場緊密相連。新興市場經濟體或者會好一點,對股市數(shù)據(jù)的分析似乎也部分支持這一觀點。好一點,無非因為金融關系還未至親切。但是,貿易呢? 不用列舉各種數(shù)據(jù),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發(fā)展路徑就證明了貿易關系對其經濟增長的支柱作用。所以,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打工仔們還是多關心一下美國經濟健康狀況為好。至少目前。 既然還不能夠取而代之,可不可能改朝換代呢?已經有人嘗試這么做了。他們覺得迫切需要警告那些“過度追求”利潤的人,那些為了利潤沒有充分考慮其他國家人民福祉的生產商和出口商。他們希望通過懲罰來培育市場的“良心”。 1月23日,美國商務部發(fā)布通知,宣稱有意對價格過低的中國釘子征收20%至118%的關稅。這些措施有一個高貴的目標,即幫助5家正在“苦苦掙扎”的美國制造商。 將貿易保護主義立場包裹上“良心”,的確更誘人。然而,有意無意間,他們不得不忽視另一些事實:美國消費者和美國企業(yè)持續(xù)不斷地從貿易中受益,并且,貿易保護主義從來都沒能做到自己聲稱可以做到的事———保護一家處于成本劣勢、效率劣勢的企業(yè)“公平”地進行競爭。其實,其他處于開放競爭市場中的任何人也都做不到這一點。 治療危機的藥方往往比危機本身更利害攸關,更影響久遠。而我以為,這次可能拯救世界經濟的,仍然是貪心,而不是良心。 |
|